大唐某电厂HQ37.01Z油泵更换解决老泵引发的电流异常飙升问题
2024年初,我们接到大唐集团旗下某300MW热电厂(1号机组,2004年投运)的紧急技术支援:其抗燃油泵运行电流从正常值22~25A持续飙升至38A,峰值达50A,油温同步升至50℃以上,系统濒临跳闸边缘。
而当我们深入排查后发现,真正的“病灶”,竟是一台服役整整10年的“功勋老将”——HQ37.01Z抗燃油泵。它没有坏,但已严重老化;它还在转,但效率低下、内耗巨大,成为整个系统崩溃的“沉默推手”。
一、背景挑战:10年老泵“带病强撑”,拖垮整个EH系统
该机组近两年承担深度调峰任务,调门动作频次翻倍,系统工况远超原设计。我们通过三步诊断锁定核心问题:
伺服阀泄漏确认:阀门整定试验显示,高、中压调门在0%指令下仍存在4~7A电流差,证实系统内漏严重;
油质严重劣化:电阻率跌至4.69×10⁹ Ω·cm,水分超标,油色深褐——电腐蚀+热老化恶性循环已形成;
老泵性能衰退实锤:拆检现场的HQ37.01Z泵发现:
斜盘与缸体配合面磨损量达0.1mm,调节精度丧失;
弹簧刚度下降20%,无法有效反馈压力变化;
密封件硬化龟裂,自身内泄漏增加15%;
轴承游隙超标,运行振动值达4.8mm/s(标准<2.5mm/s)。
这台老泵,在高频、高泄漏、高温工况下“疲于奔命”,调节滞后、效率低下,被迫以更高电流维持系统压力,直接推高油温,加速油质劣化,形成“电流高→油温高→油质差→泄漏大→电流更高”的死亡螺旋。
厂方原计划“修旧如旧”,但我们果断建议:这台泵不是修的问题,而是换的时机——必须整体更换新的HQ37.01Z泵,才能根治系统顽疾。
二、解决方案:老泵退役,新泵上岗——新HQ37.01Z实现“高效+精准+长寿”
我们提出“标本兼治”方案:
治标:更换12台腐蚀泄漏的伺服阀及4组油动机阀芯/阀套,消除系统内漏源;
治本:将原装服役的老HQ37.01Z泵,整体更换为我司提供的新HQ37.01Z抗燃油泵。
老泵问题 新泵解决方案 技术价值
斜盘磨损→调节迟滞 数控精密研磨斜盘+高刚度弹簧 响应速度提升40%,精准匹配调峰工况
密封老化→内漏增大 氟橡胶+PTFE复合密封,耐温80℃ 密封寿命提升3倍,自身泄漏降低50%
轴承磨损→振动高、功耗大 陶瓷滚动轴承+动平衡优化 运行振动<1.5mm/s,电机电流降低15%
同时,我们配套制定油质管理红线:电阻率>1.0×10¹⁰ Ω·cm、水分<300mg/L,并建议电厂建立“电流-油温-油质”联动监控机制。
客户在充分评估后,直接采购我司HQ37.01Z泵更换。
三、实施过程:精准拆装,数据说话——“换泵如换血”
在机组B级检修窗口,我们全程驻厂实施:
老泵拆解评估:实测斜盘磨损深度0.12mm,弹簧自由高度缩短8%,密封件邵氏硬度达85(新件为65),确认老化严重;
新泵安装调试:严格按电力行业标准:DL/T 439-2018《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》、DL/T 838-2017《燃煤火力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》执行,确保配油盘平行度<0.01mm,联轴器对中<0.05mm;
系统冲洗:采用ISO VG32冲洗油循环48小时,颗粒度达NAS 5级;
阀门整定验证:所有阀门“投入/切除”状态下,EH泵电流差值≤0.3A(更换前为7A),内漏基本消除;
油质恢复:再生滤油72小时,电阻率回升至3.26×10¹⁰ Ω·cm,水分降至210mg/L。
四、成果价值:电流回归25A,老机组重获“新生”
机组启动后,运行数据全面逆转:
✅ EH油泵电流:稳定在24~26A(恢复至投产水平),负荷波动峰值≤28A;
✅ 油温控制:箱体温度42~44℃(下降8℃),高温点彻底消失;
✅ 系统效率:无效循环流量减少70%,年节电超15万度,电机热偶报警归零;
✅ 设备寿命:新泵振动值1.2mm/s,运行噪音降低10dB,预计寿命超15年;
✅ 油质稳定:连续6个月化验全部达标,伺服阀零腐蚀、零卡涩报告。
电厂设备部主任在总结会上说:“我们原以为换泵是‘大动干戈’,没想到是‘一劳永逸’。新泵装上后,不仅电流正常了,整个调速系统都‘安静’了、‘听话’了!”
据财务测算,仅因能耗降低、非停风险消除带来的直接+间接年收益超200万元。
结语:老泵不是备件,是隐患;新泵不是成本,是投资
这次服务让我深刻领悟:在工业领域,“超期服役”的设备比故障设备更危险——它不会突然停机造成事故,但会以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方式,缓慢而确定地拖垮整个系统。
DFYLHL-2025-9-18-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