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分类
友情链接
当前位置: 汽轮机备件 >> 汽轮机主油泵浮动轴承巴氏合金脱壳问题全解析

点击数:0  录入时间:2025/5/12 【返回

产品分类
友情链接
汽轮机备件 >> 汽轮机主油泵浮动轴承巴氏合金脱壳问题全解析
Tags:  轴瓦    汽轮发电机轴瓦    汽机轴瓦      

汽轮机主油泵浮动轴承巴氏合金脱壳问题全解析


在发电厂蒸汽轮机系统中,主油泵作为润滑、冷却及控制油路的核心部件,其浮动轴承的性能直接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。浮动轴承通过巴氏合金层与轴颈形成低摩擦接触面,承担支撑转子、降低机械损耗的关键作用。

  • 一、浮动轴承的结构与工作原理
结构组成
浮动轴承一般由钢制基体与巴氏合金衬层构成。巴氏合金层通过浇铸工艺与基体结合,形成厚度约1-2mm的减磨层。其工作表面经精密加工,表面粗糙度需达到Ra0.2μm以下,以确保油膜的连续性。
润滑机制
浮动轴承采用双层油膜润滑:
内层油膜:由主油泵出口压力油(约0.25-0.4MPa)注入轴承间隙,形成动压油膜,承载轴颈载荷。
外层油膜:通过轴承座回油腔形成静压油膜,平衡轴向推力。
双层油膜设计使轴承相对线速度降低,摩擦功耗减少30%-50%,温升控制更稳定。
浮动特性
浮动轴承与轴颈、轴承座间均存在间隙(通常为0.03-0.08mm),允许轴承随轴颈微幅摆动。这种结构可自动补偿轴系热膨胀,避免因热态变形导致的接触应力集中。
  • 二、巴氏合金脱壳的失效机理与危害
脱壳原因分析
根据《蒸汽轮机主油泵浮动轴承巴氏合金脱壳分析研究》及工程实践,脱壳主要源于以下因素:
结合力不足:浇铸温度控制不当(低于280℃)或基体表面清洁度差,导致巴氏合金与基体金属间形成冶金缺陷。
热应力疲劳:轴承在启动-停机循环中承受交变热应力,巴氏合金层因热膨胀系数差异(巴氏合金线膨胀系数为17×10⁻⁶/℃,钢基体为11×10⁻⁶/℃)产生裂纹。
机械过载:轴系振动超标(如转子不平衡量超过0.05mm)或油膜振荡,导致局部接触应力超过巴氏合金抗压强度(约100MPa)。
失效后果
振动加剧:脱壳碎片进入油膜间隙,引发周期性冲击载荷,使轴振幅值升高50%-100%。
油温异常:摩擦功耗增加导致润滑油温升超过60℃,加速油质劣化。
灾难性事故:若巴氏合金层完全剥落,轴颈与钢基体直接接触,可能在10分钟内导致轴承烧毁。
  • 三、工程对策与预防措施
材料与工艺优化
合金成分改进:采用含锑10%-12%、铜5%-8%的高强度巴氏合金,提升抗疲劳性能。
表面处理技术:基体金属镀锡层厚度控制在3-5μm,浇铸前预热至200-250℃以增强结合力。
运行监控与维护
振动监测:在轴承座X/Y方向布置加速度传感器,设置报警阈值为50μm/s,跳机阈值为80μm/s。
油液分析:每月检测润滑油中铁谱值,若Fe元素含量超过20ppm,需排查轴承磨损。
温度控制:轴承回油温度超过65℃时,需检查冷却器效率或油泵流量。
典型案例处理
某600MW机组主油泵浮动轴承曾发生巴氏合金脱壳,经拆解发现:
脱壳区域集中在轴承进油侧,对应轴颈表面存在明显划痕;
油膜厚度测量显示最小间隙仅为0.015mm(设计值为0.04mm);

采取修复措施包括:更换高强度巴氏合金衬层、优化轴颈表面粗糙度至Ra0.1μm、调整油楔角度至60°。修复后机组连续运行18个月未再发生同类故障。

点击数:0  录入时间:2025/5/12 【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
评论需要审核才能显示
第1页 尾页 (当前1/1页)

上一条:发电厂中06Cr19Ni10材料的应用   
 
 
Tel::+86 838 2310388,2207616

Copyright© 东方一力,版权所有
E-mail:sales@yoyik.com.cn
蜀ICP备05015743号-1
Tel::+86 838 2310388,2207616
Copyright© 东方一力,版权所有 E-mail:sales@yoyik.com.cn
蜀ICP备05015743号-1